2011/05/15

三年後的廣州之旅(1) 廣州歌劇院

三年後的廣州之旅

記起2008年七月與朋友們一起到廣州了解它為著2012年亞運會的連串新發展.  認識整個廣州新軸線的設計概念.    轉眼間三年後重臨珠江新城,  大部份的建築已告落成.  當年只能看到的模型現在已可以入內參觀,  令我們都感到十分雀躍和興奮!  但當回想香港舊機場和西九發展, 十年過後還是有點踝足不前, 真有點唏噓!

廣州歌劇院

其中讓我最興奮的當然是Zaha設計的歌劇院.  當年看到模型上這兩塊黑白大石的設計, 已經非常希望可以入內看看是何等模樣.  可惜今次旅程因時間所限, 未能入內欣賞歌劇, 感受它的聲效, 有點可惜!




以下轉錄了這次行程的收到的背景資料以作記錄 -

設計:Zaha Hadid with Patrik Schumacher

地建築師:廣州珠江外資建築設計院,中國廣州建築設計研究院結構設計:SHTK(中圓上海);廣州珠江外資延築設計院表皮:珠海晶藝玻璃工程有限公司(KGE)聲學:Marshall Day Acoustics(澳大利亞,墨爾本)占地面積:42000平萬米建築面積:70,000平萬米


建築介紹:在規劃設計中,廣州歌劇院,博物館分別位於新城軸線起點的兩側,與中央廣場,濱江綠帶共同形成文化藝術廣場,成為一個開放,自信的國際都市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藝術廣場的設計秉承了廣州珠江新城城市設計的精神與理念,在三個方面豐富並深化了城市設計的成果。



(1)建築與城市本案特有的場地條件賦予建築以城市的尺度。 建築通過清晰完整的形體,連續勻質的界面(屋頂,外端),沒有時間尺度的材料(玻璃,拋光的金屬)暗示了歌劇院與新城的密切聯繫。 這裡,建築成為城市的藝術品,也強調了其公共性。建築臨基地北面與西面,通過連續 的曲面外牆強調與城市界面的銜接,將城市的躁動和喧囂阻隔於觀演區和公共藝術廣場之外。




(2)建築與廣場設計中力圖實現建築的城市尺度與廣場的人文尺度並置, 并重新定位二者的關系,實現良好的城市形態 。這裡,建築不再是廣場的主宰,而成為廣場所代表的公共生活的城市背景,廣場真正成為城市的“'客廳”°建築與廣場強調公眾活動的連續性,實現"場景的漫遊 ''。 兩者通過歌院東南邊的大片透明弧牆實現視覺滲透,地表通過微妙的起伏而水平地內外貫通 。 夜晚, 大廳的燈光將徹底消除內外的界限,城市活動與休息廳 中天橋,扶梯,廊道上人的活動融為一體,共同構成新城的夜生活場景。





(3)功能佈局總體佈局將觀演區設於歌院的東南側,位於基地紅線的中心。觀演區主要包括舞台,三層觀眾廳與通高的共享休息大廳 。 三個空間形成斜貫基地的軸線序列,主入口面向中心廣場,歌院的主要附屬用房和公共服務設施均佈置於環形體量之中。 




 地下車庫與其他設揣用房佈置在基地的地下一 層並與東側廣場地下空間貫通。 歌院觀眾廳擁有 1800個觀眾席,可滿足世界一流水準的歌劇,芭蕾舞,交嚮樂演出的要求。



Guangzhou Opera House






Guangzhou, China2003–2010




弧形體量在三層高度與觀演區脫開,與觀眾廳主體建築共同圍合成一個連續室外空間,並從廣場引入台階和綠化,加強了這個空間與廣場的視覺聯繫 。弧形體量三層平面主要佈置有藝術展廊,藝術商店,藝術書店,表演藝術研究交流部和空中啡廊等高品位的文化藝術休閒設施,兩側庭院成為良好的露天展示及交流活動的場所。廣場活動的民眾可以自由地拾級而上,直接通過兩側庭院進入三層公共藝術主題區域,形成公共開放空間的延續和高潮。



(4)建築造型建築造型力圖體現歌劇院建築的開放,浪漫和雍容華貴。其形態上,是由一個舒展的彎月形的體形,圍繞著由5個花瓣形的牆體組成的歌劇院主體。 鑽石形屋面天窗有利於將室內燈光折射向夜空,同時照明設計著重於對整體造型的烘托。 夜晚大廳內的燈光透過透明的玻璃和金色的格柵,把歌劇院高雅而熱烈的氣氛傳達給城市的人們,與珠江夜景相互映襯,浪漫且富於詩意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