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9

Pie Jesu〈慈悲耶穌〉- 佛瑞(Faure)

 Pie Jesu〈慈悲耶穌〉-  佛瑞(Faure)

《安魂曲》

三大《安魂彌撒》名作依年序是莫札特(Mozart)(1791年)、威爾第(Verdi)(1874年)、佛瑞(Faure)(1877年),因人、時代不同創造出絕然不同的曲風,各自展現自我風格,對聽眾而言,從氣質、戲劇、氣勢各方面而言,作曲家以各自的角度對經文做解讀,提供多元的視野。

「安魂彌撒Requiem Mass」是用於追悼亡者的彌撒儀式,歌詞多禱告作用,其中” 安息Requiem”來自於第一句經文「Requiem aeternam dona eis, Domine,」的第一個字。儀式中有唱、吟誦或講的,安排有「固定」與「變動」經文的兩部分,原先「彌撒」是一種儀式功能,後來逐漸從儀式中獨立出來成為音樂會形式,慢音樂的展現力量大於儀式功能。


 佛瑞的《安魂曲》

 佛瑞(Faure)的《安魂曲》並無其他作曲家的誇張戲劇張力、威嚇氣勢,反而選擇一種祥和溫馨、平靜虔誠的曲調,來歌頌誠懇寬恕的禱告。經文中缺少一般作曲家偏愛的「末日經」―對死亡的恐懼,反倒挑選〈安所經〉來顯露其最強烈戲劇效果的樂段,全曲長度短編制規模小,呈現「小而美」的特質。1885年動筆寫作此曲,適逢佛瑞父親去世之時,1888年首演之前,母親也離世,在此情形下,順理成章就是為悼念雙親而寫的《安魂曲》,但是佛瑞仍表明寫作動機是為了自我滿足。他本人曾表示過:「別人批評我的樂曲沒有表現出對死亡的恐懼;被人稱之為死亡的搖籃,事實上,這正是我對死亡的看法:一種快樂的救贖希望,一種能觸及永恆的未來,而不是為了逝去的人哀傷….也許我想要改變慣例」,佛瑞長期在教堂裡彈奏管風琴、指揮合唱演出,參與傳統的葬禮儀式何其多啊!因而想找出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試試,慶幸他有如此任性的念頭,因此讓音樂史上留下一部稀世珍寶。  

全曲分成七個樂章:〈進堂詠〉與〈垂憐經〉、〈奉獻曲〉、〈聖哉經〉、〈慈悲耶穌〉、〈羔羊經〉、〈安所經〉和〈告別曲〉等。形式上多採三段體ABA、ABC的大三段,調性方面,大、小調與調式同時存在。


Pie Jesu〈慈悲耶穌〉第四樂章 降B大調     女高音獨唱

Pie Jesu〈慈悲耶穌〉,意義上是向天主祈禱,祈求永恆安息,通常是聖禮完成之後的三次呼求短句,很少被拿來譜曲,最著名的就屬佛瑞這首樂曲了。簡而言之,是一首虔誠的祈禱曲調,聖潔的高音,展現真誠懇摯的恭敬,念念有詞的祈禱,勿需跳躍的曲調,反而是平緩的頌詞。  

曲式安排是ABA,以管風琴的伴奏為主,弦樂器加上弱音器,還有豎琴的穿插。屬一首女高音的獨唱曲,每一樂句中,音型相似、並加以模進,最高音和低音之間的音域範圍不大,A段樂句維持於五度的空間(如Do到Sol),人聲如此,穿插的伴奏簡單到引人留意。B段旋律再度壓縮到更小的空間,上下兩度的音域,猶如祈禱唸誦一般,作曲家已經以旋律暗喻了經文的意義,更加提升文辭之義。  


Pie Jesu (Fauré) | boy soprano Aksel Rykkvin (13y), Oslofjord Kammerfilharmoni & Kåre Nordstoga


Pie Jesu

Pie Jesu, Domine, dona eis requiem.
Pie Jesu, Domine, dona eis requiem sempiternam.

*****************************************
Pie Jesu

Blessed Jesus, Lord, give them rest.
Blessed Jesus, Lord, give them eternal 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