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6

南京、楊州、無錫園林之旅

南京、楊州、無錫園林之旅 音與樂會結束後, 又是輕鬆旅行的時候.  明天出發探索這個園林之旅!!! Day 1 - 27/5/2008 (Tuesday) – 深圳 – 南京 – 楊州坐船游覽瘦西湖。 Day 2 - 28/5/2008 (Wednesday) - 楊州 - 南京參觀个園、汪氏小苑、何園。專車前往南京。夜游夫子庙及秦准河畔。 Day 3 - 29/5/2008 (Thursday) – 南京參觀中山陵。南京天氣炎熱,越早登陵越舒服。再游市區或自由活動。 Day 4 - 30/5/2008 (Friday) –南京 – 無鍚游覽蠡園、鍚惠公園、園內之寄暢園。 Day 5 - 31/5/2008...
continue reading "南京、楊州、無錫園林之旅"

2008/05/22

琴祈書畫音樂晚會

『琴祈書畫』音樂晚會 主辦機構: 百靈鳥合唱團 日期: 26/05/2008 (星期一) 20:00 地點: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還記得去年四月正努力準備音樂會的歌曲, 很多個晚上都與威廉一起練習, 因他負責長笛伴奏的部份.  多謝梁靜宜老師的悉心策劃, 今年的主題『琴祈書畫』, 除了我們選擇了配以著名的詩詞的中國藝術歌曲外, 音樂晚會前也會有書法示範, 推廣中國文化與藝術.  偶然 問鶯燕...
continue reading "琴祈書畫音樂晚會"

2008/05/20

北京新建築(6) - 國貿三期(北京之最)

北京新建築(6) - 國貿三期(北京之最) 330米的國貿三期大廈將取代目前209米的京廣中心,成為北京的最高樓。北京高層建築的“海拔高度”將改寫。 國貿三期工程方案分階段進行建設,整個工程總建設規模約為54萬平米,其中第一階段建設規模約為26.8萬平米,第二階段建設規模約為16.1萬平米,所餘11.2萬平方米將根據市場情況及企業需要再發展。第一階段工程將建一座集寫字樓和超五星級飯店為一體的主塔樓,大宴會廳、現代化商城、電影院及地下停車場等,第一階段項目預計2008年內部分開業,2009年全面開業。國貿三期工程沒有採用純鋼結構,而是選擇了鋼結構和混凝土相加的組合結構。為防止火災對人員造成的傷害,還特別設計建設了4到5個避難層,分佈在不同的樓層段,避難層四周採用防火材料和加固結構。  據悉,考慮到北京處於寒冷地區以及風速和保溫要求,國貿三期設計了4到5個避難層,同時,避難層將被設置成封閉式的。一旦火災發生,煙霧將無法進入避難層,而避難層內人群的呼吸可以通過內部的供氣設備來解決,人們可以進入避難層等待救援。另外,考慮到消防要求,國貿三期的樓頂還將建造一個直升機停降平台。該項目預計2007年底建成。 For...
continue reading "北京新建築(6) - 國貿三期(北京之最)"

2008/05/17

北京新建築(5) - 中央電視台新台址 CCTV HQ

北京新建築(5) - 中央廣播電視塔 CCTV headquarters (扭曲之門) 被冠以“扭曲之門”的CCTV總部大樓曾引起國人廣泛爭議:不僅有人寫信給總理反映,互聯網上更有20萬網民熱烈討論該建築,對於這個項目的未來也有許多傳言,但它還是於2005年9月正式破土動工。 方案的主要設計師是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简称OMA)的庫哈斯(Rem Koolhaas).。其設計作品曾獲得多種獎項,其中包括全球建築界的最高獎——普特茨克獎(Pritzier)。 CCTV總部大樓的主要結構形態是一個由交叉三角形網狀表面包裹的菱形圈。對於這樣一個奇特的外形,國人對其結構是否安全進行了質疑。尤其北京是在一個高度地震帶,...
continue reading "北京新建築(5) - 中央電視台新台址 CCTV HQ"

2008/05/15

明天一定會好起來的!

           地 震 前 汶 川 一 帶 風 景 優 美 。 互 聯 網 誠心祝願明天會更好! 蘋果日報  2008-05-15 ...  成 都 居 民 嚴 女 士 一 家 在 地 震 中 倖 存 , 但 她 與 家 人 在 災 後 沒 有 倉 皇 逃 生 , 反 而 是 駕 車 , 四 處 向 素 未 謀 面 的 災 民 派 發 身 上 僅 存 的 糧 食 及 食 水 , 她 樂 觀 地 說 : 「 危 難 時 刻 , 我 們 更 應 互 相 依 賴 。 」 當 有 人 問 她 日 後 如 何 打 算 , 她 堅 定 地 說 : 「 過 了...
continue reading "明天一定會好起來的!"

2008/05/13

新玩意 - GPicSync 相片定位

近日同事們熱洪洪的在討論如何利用一些GPS記錄儀作相片定位.  利用一些GPS記錄儀較用電話中的GPS方便, 因為它的耗電量較少, 可以作長時間的GPS路線記錄.  而在相片定位方面, 我最喜愛的品牌"Google" 也推了一個免費的相片定位工具, GPicSync.  它可以配合一些網上相冊, 如 Picasa, Flickr 等, 非常方便, 值得推介. GPicSync 是一個非常好用、簡單、免費的相片定位工具。以前要做定位相片,要用上好幾個軟件,格式轉換、JPEG位置同步、RAW Exif 轉移等,操作步驟也非常複雜,甚至要自己篇寫Dos Batch。GPicSync 就可以一步過,把衛星定位器記錄下來的LOG檔案同步入JPEG的Exif中,甚至RAW檔案也可以同時做到! 操作步驟:...
continue reading "新玩意 - GPicSync 相片定位"

2008/05/10

追風箏的日子(四月)

追風箏的日子(四月) 終於也完成了四月的風箏, 在網上整理了一些有關風箏的起源與大家分享: 風箏,亦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例:《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閩南語稱風吹。風箏是一種比空氣重的,能夠借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製品。 風箏起源於中國,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書有「三日不解,臨名士且為悅食」之言,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
continue reading "追風箏的日子(四月)"

2008/05/07

北京新建築(4) - 首都博物館

北京新建築(4) - 首都博物館 199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建造首都博物館新館。新館位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新館的設計理念,強調了“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的思想,使文物收藏、展覽、修復、研究、教育、交流融為一體。內設: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文物庫房、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綜合服務區和地下車庫等。 首都博物館設計理念 首都博物館的設計源自於“博物館是聯繫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場所”的理念,將傳統的材料與現代的材料並置,來表達對歷史與未來的描繪。 傾斜的青銅體破牆而出,生出文物發掘的意象;懸挑的大屋頂無疑在影射中國傳統的出檐,而懸掛式框架磚牆模糊了古代城牆與現代幕牆的界線;廣場的起坡取材於皇家宮殿高台建築的手法,烘托出了宏偉的巨構。簡潔的矩形平面與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協調,非對稱的形體呼應街道轉角空間。 青銅、木材、磚石等傳統的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歷史。不銹鋼頂棚、玻璃幕牆和先進的建造技術表現新北京的現代。 陽光大廳,四季竹院,打破了傳統博物館空間的封閉、沉悶的感覺,為市民營造了開放型的、溫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閒環境。將景觀空間引入了博物館,室外下沉竹園延伸至室內。園林與文物展廳之間的時空交錯,表現出特有的東方藝術魅力。 首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新館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建築指標及功能 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築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 Designer:...
continue reading "北京新建築(4) - 首都博物館"

2008/05/04

運動醫學

對一個長期不做運動的我,近日開始練習跑步運動之後,除了要面對肌肉酸痛的問題外, 還感到足踝穩穩作痛, 令人有點擔心。  由於身體超重及工作時姿勢不正確的緣故, 就算平日不運動也常常感到筋骨酸痛, 足踝很容易"拗柴", 所以我特別喜歡研究一些保健養生的資料, 只是知易行難, 還需要加一點決心才能改善! 最近因為運動酸痛, 開始研究運動醫學, 發現在香港體育學院(體院)的網站內, 存放了一些運動醫學及其他與運動有關的教育手冊, 內容豐富, 值得推介!  http://www.hksi.org.hk/ 教育手冊 反違禁藥教育系列 運動營養教育系列 運動心理教育系列 運動醫學教育系列 運動醫學訓練系列 運動醫學教育系列共分十冊,...
continue reading "運動醫學"

2008/05/01

北京新建築(3) - 國家大劇院

北京新建築(3) - 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心臟地帶,西長安街沿線,與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廣場相鄰,佔地面積11.8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1.75萬平方米(包括地下車庫近4.66萬平方米) 。 從DVD中得悉, 因當年剛巧遇上文化大革命和資金短缺, 所以建築大劇院的方案便擱置了, 而這塊地被灰牆圍也荒廢多年。 直至1999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同意國家大劇院建築設計方案採用法國巴黎機場公司設計、清華大學配合的設計方案。 2000年2月,通過全國招標確定北京城建、香港建設、上海建工聯合體為國家大劇院工程施工總承包單位。2007年9月,宣布工程基本完工。 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為獨特的殼體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長達600餘米。殼體表面由18398塊鈦金屬板和1226多塊超白玻璃巧妙拼接,營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開的視覺效果。殼體周圍是面積達3.55萬平方米的人工湖及由大片綠植組成的文化休閒廣場,不僅美化了大劇院外部景觀,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理念。 國家大劇院北入口與地鐵天安門西站相連在入口處設有售票廳,走過波光粼粼、夢幻仙境般的80米水下長廊,從橄欖廳乘扶梯而上便進入了大劇院內部的公共大廳,三個專業劇場展現於眼前:中間為歌劇院、東側為音樂廳、西側為戲劇場,三個劇場既相對獨立又可通過空中走廊相互連通。歌劇院2398席(含站席),主要演出歌劇、舞劇等;音樂廳2019席(含站席),用於演奏大型交響樂和民族樂;戲劇場1035席(含站席),以上演戲曲、話劇等為主。 可是,...
continue reading "北京新建築(3) - 國家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