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30

Incredible Julian Beever Drawings





Incredible Julian Beever Drawings

THEY ARE JUST AMAZING!








Julian Beever is an English artist who's famous for his art on the pavement of England, France, Germany, USA, Australia and Belgium.  Beever gives to his drawings an amazing 3D illusion.












continue reading "Incredible Julian Beever Drawings"

2008/07/27

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



 各種境界之高, 令人嘆為觀止!  















continue reading "最高境界!?!"

2008/07/25

楊雪霏 - 40 Degrees North


楊雪霏 YANG XUE FEI (GTR) - 40 DEGREES NORTH



近日購買了楊雪霏的吉他CD, 很有驚喜!  十分喜歡她改編及演譯的"梁祝 [吉他版]" , 成功地保留了它的中國韻味.

這套CD是楊雪霏於EMI第2張全新錄音 CD, 名為'40 Degrees North'(北緯四十度)演奏著名西班牙吉他及中國作品,包括世界首演作品 "梁祝 [吉他版]" 及多首著名中國小品。

YANG Xue-Fei's Guitar  Butterfly  Lovers  Concerto in YouTube:

continue reading "楊雪霏 - 40 Degrees North"

2008/07/22

新玩意-iPhone




用iPhone的第一週

城中熱賣的電話, 威廉也興奮地買了一個給我!  這個要算是早來了的結婚週年禮物!  我看過Wikipedia, 十六週年是Tungsten (燈胆??!!! )  幸好iPhone這份結婚週年禮物實在可愛得多!

這個結合了電話, 照相手機、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以及無線通訊裝置的掌上設備,實在令人很雀躍,  只是用慣PDA 電話的我, 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適應!  我到現在還只能Sync到Outlook的聯絡人而未能Sync到行事曆呢!  我想還有很多地方要努力解决.

但值得一讚是iPhone上網非常順暢!  只是用GPRS下載電郵及RSS訊息也很快捷.  用PDA 電話時我常常用它看eBooks, 現在找不到好用的閱讀器, 但給我想了一個解决方法 - 我將eBooks以附件上傳至Gmail電郵, 再用iphone開啟, 果然十分順利.  終於又解决了一個問題!



continue reading "新玩意-iPhone"

2008/07/18

廣州新建築 (2) - 珠江新城七大標誌建築

廣州新建築 (2) - 珠江新城七大標誌建築





  
廣州圖書館新館




選址於珠江新城東側,佔地面積也由原先的1.5萬平方米增加到2.1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8.4億元,設計藏書400萬冊。廣州圖書館新館已建成。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




(http://arts.tom.com/1002/2004/12/16-40053.html)

規劃建於廣州市珠江新城南端“J5”地塊,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投資9億元。新館建築設計方案採用香港設計師嚴迅奇的“盛滿珍寶的容器”。




寶盒飄在“綠綢”上,原來……

從效果圖看來,“裝載珍品的容器”形像簡明突出,色彩處理大膽,與廣州歌劇院的礫石造型形成有效的對比,有強烈的標誌性。


此外,從環境設計來看,綠化設計構思有如盛滿寶物下的絲綢,表面起伏有致,由博物館向外延伸,與文化廣場融為一體。大面積的綠地草坡沿博物館西面用的兩旁制高點,逐漸減緩向總監延伸形成一個清晰的主入口廣場,引領觀眾進入博物館,同時在南北側延伸至下首層的屋面,形成綠化平台,整個綠化系統的佈置一氣呵成。而綠地緩坡也為市民提供了休憩場地。此外,設於基地路旁的帶狀綠地,也為周邊居民提供舒適的步行環境。


  
●廣州市第二少年宮


  

是廣州市的重點工程項目,選址珠江新城J1-7地塊,總建築面積45917平方米。現已建成投入使用,它可同時容納兩萬名少年兒童。


  
●廣州歌劇院



  
位於廣州市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工程總建築面積約4.6萬平方米,內容1800個座位,工程總造價(不含地價)約8.5億元人民幣。由英國設計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的方案中標。 



"圓潤雙礫",  功能設計上極具創意 在所有參選的設計方案中,這方案被評為是最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據介紹,方案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對歌劇院的功能處理上極具創造性,而其全封閉式的設計目前在世界上也比較少見。例如多媒體廳內的舞臺、布景、觀眾座位等都能自由變動位置,上演試驗劇都完全沒有問題。觀眾在看戲時,前一刻你可能還坐在臺下看戲,下一刻你可能就被轉到了舞臺上,設計很有未來感。


  
●廣州電視觀光塔
  
位於珠江南岸,佔地面積約17.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4.68萬平方米。

塔高後改為610米,按此高度,它將成為世界第一高塔類別。

根據效果圖觀感,“細腰”與塔高(不含天線)的比值約為1:33。一位工程院院士曾向記者分析,觀光塔身處颱風頻繁的廣州,又位於珠江岸邊,保障610米高塔的安全,可能要大大增加鋼材等硬性材料的“編織”密度,而這些材料的造價都不低。一番性價比博弈下來,略略增粗“腰圍”的做法,顯得更經濟實惠。







●雙子塔(西塔和東塔)


  
“雙塔”位於珠江新城的J區,是規劃中的兩座超高層物業。其中,西塔是近期將啟動的重點項目,其基地面積31085平方米(包括城市綠化廣場面積8531平方米),建築控制高度(建議值)是330-390米。現已開展設計方案國際邀請競賽。東塔規劃將隨後展開。






(Source: http://z.baidu.com/q?word=%B9%E3%D6%DD%D6%E9%BD%AD%D0%C2%B3%C7%B9%E6%BB%AE%CD%BC&ct=17&pn=0&tn=ikaslist&rn=10&srs=0)

continue reading "廣州新建築 (2) - 珠江新城七大標誌建築"

2008/07/16

廣州新建築 (1) - 珠江新城


廣州新建築 (1) - 珠江新城

七月初到了廣州參觀了趕為2012年亞運前落成的CBD中的新建設.  發現中國變化實在很大, 數年間面貌又改變革新了許多!

廣州古城傳統中軸線


古城傳統中軸線,是從越秀山鎮海樓、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市人大常委會大樓、市政府大樓、人民公園、海珠廣場至海珠橋,全長約5公里的古城區城市傳統中軸線。是從南越國趙佗建越王台、越王宮、越王井開始,南漢時期有呼鸞道、遊台,明代有觀音閣、鎮海樓,從越秀山至人民公園、起義路一帶,元、明、清、民國直至解放後都是官府衙門重地,歷經二千多年逐步形成的,在民國時期建築了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市府合署大樓、海珠橋四個標誌建築後基本定型。


傳統中軸線有四多:文物古蹟多,著名建築多,古樹名木多,專業購物街多,文化含金量很高,是廣州名城的一條千年文化軸線。


珠江新城市中軸線



(http://www.gzcc.gov.cn/TVTower/fangan4/d1/index.htm)




新城市中軸線是天河新城區和珠江新城建設後規劃建設的新發展區的中軸線,北起瘦狗嶺,經火車東站(廣場)、中信大廈(80層)、天河體育中心、海心沙島,跨過珠江至琶州塔、洛溪新客運港口的新城區中軸線。天河路以北以中信廣場和中國市長大廈、大都會廣場為標誌的建築、綠化景觀,已經形成,這一帶的現代化高層建築群和綠化廣場顯示出廣州新城市中心的現代都市風貌。她與古城區傳統中軸線相比是不同風格和特色風貌,反映了廣州城市發展的現代化美好前景,是廣州發展都市旅遊的最吸引旅遊者的美麗景觀。


珠江新城七大標誌建築


 
●廣州圖書館新館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

●廣州市第二少年宮
●廣州歌劇院 

●廣州電視觀光塔

●雙子塔(西塔和東塔)

下回再與大家分享這七項建築!
continue reading "廣州新建築 (1) - 珠江新城"

2008/07/13

花之詩 - 蓮花, 荷花





花之詩 - 蓮花, 荷花

看到別人美麗的蓮花/荷花照片總令我非常敬佩, 皆因它們花開於盛夏, 每張相片都是汗水和雀斑的結晶, 所以我這隋懶的小伙子, 攝影荷花的相片特別少. 


清風明月的網誌中看到很多美麗的荷花, 雖然自己沒有像樣的荷花相片, 但找來一些文人雅士詠蓮的詩詞與大家湊熱鬧! 


 我想有關詠蓮的文獻最為人熟悉的要算是周敦頤的"愛蓮說"了....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
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秋蓮】元·劉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題白蓮】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
本是吳州供進藕,今為伊水寄生蓮。
移根到此三千里,結子經今六七年。
不獨池中花故舊,兼乘舊日採花船。
【白蓮】清·秋瑾莫是仙娥墜玉璫,宵來幻出水雲鄉;
朦朧池畔訝堆雪,淡泊風前有異香。
國色由來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濃妝;
東皇為恐紅塵涴,親賜寒潢明月裳。


【採蓮曲】唐·李白
若耶溪傍採蓮女,笑摘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人落花去,風此路躕空斷腸。
【怨王孫】宋·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這朶便是"三寸金蓮" 所指的金蓮花)

【卜算子】荷花 宋·辛棄疾
紅粉靚梳妝,翠蓋低風雨。佔斷人間六月涼,期月鴦浦。根底藕絲長,花里蓮心苦。只為風流有許愁,更襯佳人涉。  


【荷花】唐·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五律荷】清·納蘭性德
魚戲葉田田,鳧飛唱採蓮。
白裁肪玉瓣,紅翦彩霞箋。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憐並蒂,常繡枕函邊。  


【奉和錢七兄曹長盆池所植】唐·韓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葉長,芳根复誰徙。
露涵兩鮮翠,風盪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誰言盆盎是。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裡,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遊荷花蕩】明·朱方中
平湖秋色十分饒,醉臥樓船逸思飄。
水國荷香浮錄醑,夕陽帆影逐金飚。
堤邊屬玉驚人起,天際蛾眉共客招。
歌罷採蓮歸路晚,塔西雲樹正迢迢。


【浣溪沙】宋·蘇軾
四面垂楊十里荷,向云何處最花多,
畫樓南畔夕陽和。天氣乍涼人寂寞,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荷花媚荷花】宋·蘇軾
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
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
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迷不語,
妖邪無力。終須放、船兒去,




http://blog.lanyue.com/view/58/554804.htm

http://tieba.baidu.com/f?kz=340932213


continue reading "花之詩 - 蓮花, 荷花"

2008/07/11

江南之旅(8) - 無錫蠡園





( 蠡園中的西施像)

江南之旅(8) - 無錫蠡園

江南之旅最後一篇, 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個園林「蠡園」。  它迷人之處在於園座落於太湖旁, 一面看別緻的亭台樓閣, 移步換景又看到"南堤春曉"太湖的開闊景色, 令人神往。

「蠡湖」原名五里湖,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助越滅吳後,功成身退,與西施曾在五里湖泛舟逗留,後人便把五里湖改稱「蠡湖」,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得名。




「蠡園」總面積8.2公頃,水面就佔了3.5公頃,園以湖名,湖因園勝,錯落在綠樹花影中的亭廊橋榭,散發出水鄉園林的特有風姿。




遊覽蠡園主要有三個部分,遊覽蠡園主要有三個部分。中部有假山群,西部有湖濱長堤及四季亭,東部有長廊、湖心亭及「層波疊影」新區。





行走在園區長達289公尺長的「千步長廊」,曲岸枕水、移步換景,可讓人領悟到「山水照檻水繞廊」的意境,有八十個圖案各異的青瓦花窗,廊壁刻石則展示了古今書法家的作品和蠡園建園史。




由藝術大師劉海粟題額的「春秋閣」,居中雄峙,高偉宏麗,為全園最高建築和主景,其寓意深刻的閣名,發人遐想、開拓意境,若登閣憑欄,則遠山近水,園中美景、盡收眼底。


 

continue reading "江南之旅(8) - 無錫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