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偶然遇上的驚喜 - "歐里伯爵" Le Comte Ory

偶然遇上的驚喜 - 歐里伯爵 Le Comte Ory




上星期在大都會歌劇院網上播放了一齣Rossini的歌劇-「奧利伯爵」(Le Comte Ory) , 原先叮叮並不太感興趣, 但歌唱者陣容強勁, 所以本著不彷看的心態, 估不到音樂與表演超驚喜, 讓叮叮享受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按下↓照片,進入該歌劇欣賞



「奧利伯爵」(Le Comte Ory) 歌劇「奧利伯爵」(Le Comte Ory) 是1828年羅西尼為法國歌劇院所創作的作品,他借用了部份「漢斯之旅」Viaggio a Reims的音樂,羅西尼將這齣男扮女裝的歌劇,透過輕鬆帶點誘惑的音樂,巧妙襯托出充滿對比的趣味




故事
故事描寫奧利伯爵(Le Comte Ory) 愛上已婚的Adèle夫人。Ory伯爵想盡辦法請朋友幫忙來接近並進一步想獲得Adèle夫人的芳心的故事。Adèle夫人癡癡等待丈夫從十字軍東征回來,這時城裡有隱士為婦女們咨詢問題,她經由隱士的建議要她談戀愛才能治好她的心病,這時Ory公爵趁機假扮成女朝聖者潛入Adèle夫人的城堡,,,,,,,。




Le Comte Ory這齣歌劇真的非常幽默,印象最深是Ory伯爵扮成女朝聖者和他的朋友們在Adèle夫人家的酒窖開Party的那一幕, 叮叮簡直笑反了!你也一定會跟我一樣被現場及時演奏的交響樂跟歌劇演員的表演力與聲音感動的!






  
喜歌劇大師Rossini




Rossini1792 年義大利出生, 他與董尼采第(Donizetti)和貝里尼(Bellini)是十九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 

自幼家境清寒而被寄養於親戚家 , 早年隨父親學習小號 , 所受音樂教育不多 , 僅少年時代就讀於音樂學校數年,然天賦歌喉圓潤, 曾在男童唱詩班中擔任獨唱 。他十歲師事蒂塞學和聲,後在波倫亞音樂學院跟馬太學對位。羅西尼受作為歌劇演員的母親的影響,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十年後他所作的《塞維爾的理髮師》,集義大利諧劇的精華,它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

1816 年代表作 " 塞維利亞理髮師 " 在羅馬發表後轟動樂壇 , 使他一躍而成國際音樂界的大作曲家 1928 年 " 威廉泰爾 " 上演後 , 即使正處於事業顛峰期 , 他卻悄然隱退 , 並於往後的 30 年中潛心於宗教音樂 , 鋼琴曲 , 樂器曲及零星的歌曲。

他的創作繼承了義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道統,音樂充滿了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他並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

在羅西尼所創作的近四十部歌劇中影響較大的除《塞維爾的理髮師》和《威廉泰爾》外,還有《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奧賽羅》、《摩西》等 。

羅西尼一生講究享受 , 名宮華廈 , 錦衣玉食 , 終日宴會不斷 , 是個十足的生活享樂主義者 他熱愛美食、盛大的晚宴,「羅西尼嫩牛肉片(Tournedos Rossini)」以他為名。

1868 年去世 , 享年76歲。
continue reading "偶然遇上的驚喜 - "歐里伯爵" Le Comte Ory"

2020/04/18

騙婚記 - 唐·帕斯誇勒先生 (Don Pasquale)

騙婚記 - 唐·帕斯夸雷先生 (Don Pasquale)

【唐·帕斯誇勒先生】Don Pasquale 作於1843年,是董尼采第最後一部喜歌劇作品。






相較於之前幾部愛情悲劇,這齣作品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愛情鬧劇。內容敘述一位年老貪財的老富翁 Pasquale先生,為了迎娶年輕貌美的女子為妻,不惜橫刀奪愛、想要拆散自己姪子 Ernesto與俏寡婦Norina的戀情,最後反被眾人戲弄一把,人財兩失。


按下↓照片,進入該歌劇欣賞


 Dons Pasquale


(Source: https://bonart.com.tw/gaetano-donizettis-don-pasquale/)


劇情
《唐·帕斯誇勒先生》又名(騙婚記)Don Pasquale  劇情講述既富有單身又年長的土財主 Don Pasquale , 反對具有繼承權的姪子 Ernesto 與美麗寡婦 Norina 在一起,希望姪子能與自己安排的對象成婚。但因Ernesto反對,因此 Don Pasquale 突發奇想,找醫生作媒想自己結婚,生個小孩來繼承自己的財產。這時候他的醫生因為想成全 Ernesto 與 Norina,便要Norina 假裝是自己在修道院的妹妹Sofronia來嫁給 Don Pasquale。




後來 Don Pasquale 同意並娶了看似嫻淑善良的Sofronia為妻(事實上是Norina),並同意一切家務由妻子作主,沒想到婚後,Sofronia馬上便身為潑婦,讓Don Pasquale的婚姻變成一場災難,於是趕緊訴請離婚。離婚成功後他也體會到老夫少妻是一場絕對的災難,喜歌劇結局當然是全部的角色都歡樂,事後知曉一切的Don pasquale也大方地同意姪子娶Norina為妻,快樂地結局。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b96b10100im0q.html)




這部作品的喜感程度,被後世樂評家評為「與羅西尼〝塞維里亞理髮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以及威爾第〝法斯塔夫〞(Falstaff) 同列為義大利歌劇史上的三大喜歌劇的作品」。而意大利三大最受歡迎的喜劇, 除了這套唐·帕斯誇勒先生(Don Pasquale), 還包括羅西尼的塞維里亞理髮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和多尼采蒂自己的愛情靈藥 (L'elisir d'amore)
在這段世紀疫情中, 叮叮有幸在大都會歌劇院的網上歌劇,  欣賞了這三大意大利喜歌劇!





Cheti,cheti,immantinente

這套歌劇最難忘的時刻要算是第三幕二重唱(Cheti,cheti,immantinente)。 這是一首節奏特快的滑稽喜劇歌曲(Patter aria), 樂曲旋律優美和演唱者驚人的超級急口令速度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今次(Don Pasquale)的表演也不例外, 這首二重唱也有encore。


  

Quel guardo il cavaliere 〈那動人的目光直射騎士的心房〉

而另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當然是詠嘆調〈那動人的目光直射騎士的心房〉(Quel guardo il cavaliere), 也很喜歡Anna的演譯.  講述Norina在房間裡看著小說,用歌唱敘述著自己對愛情的看法,同時形容自己聰明又愛幻想的個性






continue reading "騙婚記 - 唐·帕斯誇勒先生 (Don Pasquale) "

2020/04/13

復活節的來源

復活節的來源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如該地區有復活節假期的話,通常與耶穌受難日一起放假。今天,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例如復活節兔和復活節彩蛋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耶穌只吩咐門徒要記念自己的死亡(路加福音22:19,20)。

復活節名稱的來源法語、荷蘭語和北歐諸語的名稱來自逾越節。

復活節的英語和德語原指古代異教的「春節」,即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該節日源於古巴比倫的愛情、生育與戰爭女神伊絲塔(Ishtar,美索不達米亞女神),後來伊絲塔成了西歐的黎明和春天女神「依絲翠(Eastre)」。證據之一是兩個名字有相似的讀音;另一證據是 Eastre 的涵義為東方(East),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希斯錄著的《兩個巴比倫》說「Easter」(音譯『伊斯特爾』,即復活節的英文)是個名字,源自迦勒底,跟基督教沒有關係。其實就是「阿斯塔特(Ashtart)」,即天后「貝爾斯特」的頭銜之一。考古學家萊亞德在亞述的碑銘上發現,「貝爾特斯」即是古巴比倫的生育和戰爭女神「伊什塔爾」。

復活節的計算方法復活節會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因為春分之後北半球便開始日長夜短——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公元325年召開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訂明了復活節是星期日,因星期日被教會視作為安息日,即耶穌死而復活的日子,所以復活節就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

此後每年3月21日以後,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惟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自古以來均十分複雜,拉丁文Computus(計算)一字更專指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而羅馬教會及東正教會的計算亦略有差異,令東西方復活節可在不同日子出現。

1997年,國際普世教會協會在敘利亞召開會議時,曾建議改革計算復活節的方式,並建議統一東、西教會的復活節,但至今絕大部分國家仍沒有跟隨。

復活節前日
復活節前日即復活節前的星期六。在基督徒心中,是等待耶穌基督自死中復活的日子。當日羅馬天主教會不舉行彌撒,直到晚上才慶祝基督戰勝罪惡和死亡,為人類帶來救恩和希望。


(十分喜愛Judy Ho 在這個復活節錄奏的【阿甘正傳】的主題曲豎琴配樂, 謝謝她讓我加入這首優美的樂曲為這篇文章的背景音樂!)

continue reading "復活節的來源"

2020/04/10

阿虫漫畫

阿虫漫畫






本港著名漫畫家阿虫(嚴以敬)於2018年8月,在美國洛杉磯的家中因突發性心臟衰竭離世,享年85歲。

阿虫的家人公布,將阿虫過往的作品進行數碼復修等工作,並將其製成電子畫冊、手機桌面圖檔及信箋開放予公眾免費下載,盼可延續阿虫愛分享的精神,「借用阿虫的一句畫題『識欣賞,懂分享。』
http://www.ahchung.com.hk



他們稱希望透過行動,將阿虫愛分享、參予公益活動的精神延續。




作品分成同的主題,上載到網站,只需按「下載區」頁,便可免費下載。
http://www.ahchung.com.hk/download.shtml









(Source: https://www.hk01.com/article/303962)

Downloading
http://www.ahchung.com.hk/download.shtml
continue reading "阿虫漫畫"

2020/04/07

貝里尼 - 《聖潔的女神》(Casta Diva)

貝里尼 - 《聖潔的女神》(Casta Diva)

近日因為疫情緣故, 在網上欣賞了許多不同的免費音樂節目,其中包括了大都會音樂廳(Metropolitan Opera)每晚上載的不同歌劇.  今天終於在網上欣賞了貝里尼的歌劇"諾瑪(Norma)" .  讓我可再次聽到那膾炙人口的樂曲"Casta Diva".



按下↓照片,進入該歌劇Joan Sutherland版本欣賞


最初認識它是看梁朝偉演出的《2046》, 發現戲中有一段非常優美的樂曲, 後來努力尋找發硯它就是貝里尼的歌劇"諾瑪(Norma)"的《聖潔的女神》(Casta Diva)。  




從而認識了Casta Diva, 




也開始學習欣賞Maria Callas的演繹。





歌劇《諾瑪》

一段秘密的戀情,
一位心力交瘁的母親
兩個同時戀上一個男人女人
諾瑪演繹一段關於戰爭、
外遇、背叛,以及愛與寬恕的故事

《諾瑪》的劇本衍生自古希臘神話美蒂亞的故事,但貝利尼將神話故事中美蒂亞血刃親生子的殘酷結局,轉化成女祭司諾瑪為愛犧牲自判火刑的終極寬恕。


故事講述羅馬帝國攻占各地,派官員至各族群管理聚落。諾瑪便是當時一個族群中的女祭司,地位崇高。由於受帝國統治,所以人人憎恨羅馬官,並規定叛族者將遭火刑。然而諾瑪竟愛上這個羅馬官,且和他有了兩個孩子,唯有諾瑪的好友知道真相,她們共同保守這個秘密,並相互扶持。未料,諾瑪的好友也愛上羅馬官,並相約私奔。知情後的諾瑪百感交集,悲不欲生,遂在公眾大會上宣布自己是叛國者,最後與羅馬官同歸於盡。這首 Casta Diva  便是諾瑪走向神壇,眾人一片跪下,她宣告攻擊羅馬的時機尚未到來,手持榭寄生一步步前進,向月神祈禱,內心卻是掛念這份背叛的愛。

貝利尼在《諾瑪》中鋪陳出華麗而渾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強烈對比的劇情張力,展現愛情、仇恨與寬恕的角力

劇中由諾瑪演唱的《聖潔的女神》(Casta Diva)一曲,更成為一百多年來最受樂迷喜愛的名曲之一


貝利尼(V. BELLINI)




貝里尼生於1801年11月3日, 出生於西西里的卡塔尼亞(Catania),他是19世紀偉大的聲樂作品作曲家之一。出身音樂世家的他,其才能很早就被管風琴家的 祖父發掘,三歲時他的祖父便開始教授他彈奏鋼琴。而在當地仕紳的匿名支持下,他被送到那布勒斯音樂院接受作曲訓練。在求學期間他受到羅西尼音樂的影響,開始創作歌劇。西元一八三一年,年僅三十歲的貝利尼寫下了歌劇代表作《諾瑪》。

他的歌劇不但善於有田園景致的塑造,如《夢遊女》;同時也善於戲劇性情節的鋪陳,如《諾瑪》與《卡布烈與蒙太奇家族》。貝里尼不能算改革者,但他堅持的理念:「歌劇必須用歌曲來賺人熱淚,使人懼怖,進至致人性命!」


(Source: https://an771111.pixnet.net/blog/post/38060647)

continue reading "貝里尼 - 《聖潔的女神》(Casta Di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