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4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2018 (三) - 情繫西班牙@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2018 (三) - 情繫西班牙@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在Dan Brown
Origin書中提及第一個西班牙地標就是蒙特塞垃特的修道院,而這個地方更是叮叮多年希望一遊的迷人地方。

因為喜歡這樣壯觀的風景....所以就來了蒙特塞拉特山






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西班牙文的意思是被切開的山....位在巴塞隆納西北方 45 公里處





蒙特塞拉特修道院 Monasterio de Montserrat



 





















在修道院前面的庭院裡,栽種了四棵樹木:棕櫚,柏樹,橄欖樹和月桂樹象徵著苦難,永恆,和平與榮耀。




進入修道院內二樓的黑面聖母像





遠方的十字架~~就是欣賞修道院最漂亮的地方~~






為了這樣的景色 , 要走半個多小時呢 再辛苦也值得,  山下的景色也是很漂亮的




continue reading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2018 (三) - 情繫西班牙@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2018/04/03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2018 (二) - 情繫西班牙@瓦倫西亞 Valencia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2018 - 情繫西班牙@瓦倫西亞 Valencia



 


瓦倫西亞(Valencia)是面對地中海,也是西班牙的第三大城。

瓦倫西亞現代遊




藝術與科學之城(文章取材自由時報,作者:張基義):
有鑑於美國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O. Gehry)設計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促使西班牙第四大城畢爾包起死回生的成功經驗,第三大城瓦倫西亞也寄望藉著「藝術與科學之城」這項超大尺度的都市開發案與文化建築,帶動瓦倫西亞的城市復甦。藝術與科學城占地三十五萬平方公尺,位於乾枯古老的突歷亞(Turia)河床上,介於瓦倫西亞的舊城區與水岸區之間。一九五七年洪水氾濫,導致河道永久南移,當時在城區留下了七公里長的空地,卻為五十年後的城市復興,預留了再生的基地。這座耗資近百億台幣的科學與藝術之城,號稱是歐洲跨世紀最浩大的文化建設工程,由西班牙中生代建築大師、瓦倫西亞的子弟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返鄉設計;卡洛特拉瓦使用了純白的混凝土,以及與高第雷同的不規則破碎磁磚,作為建築外牆的材料。




第一棟建築物天文館(L'Hemisferic; Planetarium)於一九九八年四月開幕啟用,
天文館以「知識之眼」為設計概念。眼睛是人類觀察世界了解宇宙的靈魂之窗,以眼球造型的天文館來作為瓦倫西亞城市文藝復興的起點,別具新意。圓球狀的瞳孔為Omnimax全天域放映室,眼瞼上部以薄殼結構包覆,眼瞼下部以弧形玻璃外加金屬油壓支架,看上去宛如睫毛,天氣熱時眼瞼還會自動開啟調解室內的微氣候。




科學館(Science Museum Principe Felip)於二○○○年完成,科學館占地四萬一千平方公尺,以樹林為設計概念,結構設計巧妙的詮釋密林樹幹,挺拔強硬紋理清晰有序。北面以四十公尺高的玻璃與網狀的鋼結構,形成兩百四十一公尺長、尺度令人震撼的主軸長廊。與天文館為全區最重要的兩棟建築物,為七公里長的河床地界定出延伸至海岸的主軸線。






植物園(L'Umbracle)於二○○一年完成,
三百二十公尺長的植物園,是頂拱十八公尺高的開放型建築物,為古河床上七公尺的高層上架構一座未來都市陽台。底部為白色混凝土建築的停車場,沿街面使用高第慣用的弧形拱圈,表面以破碎的馬賽克磚裝飾。頂層白色鋼構五十五座頂拱與五十四組細弦狀的肌肋網架,將十九世紀的歐洲流行的冬季公園(Winter Garden)轉化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造與自然共生的複合結構體。這座纖細如蜘蛛網狀的開放性建築,在地面覆上厚達一點二公尺的泥土,種滿了瓦倫西亞當地的原生樹種。爬藤將沿著網架逐年往上蔓延,數年後白色如薄翼般的結構將轉化為超大尺度的綠廊。綠廊下提供了幽雅的戶外藝廊,六件當代公共藝術恰如其分地鑲嵌其間。




藝術中心(Palacio de las Artes)於二○○四年完工。
藝術中心高度七十五公尺、占地四萬平方公尺,形體由兩個薄殼交互融合切割而成。頂端懸吊彎葉狀的頂版,挑戰地心引力的做法產生了驚人的空間張力。兩座層疊的室內歌劇廳分別可以容納一千兩百人與四百人,頂層平台的半戶外劇場亦可容納兩千人共享天籟,懸吊彎葉狀的頂版則提供了最佳的音響反射。






水中之城:
雖然靠近海,但是西班牙的瓦倫西亞氣候卻非常乾燥。建築師卡洛特拉瓦,決定將水定位為這座「藝術與科學之城」最重要的元素:運用水的鏡射,讓建築物產生如夢似幻的倒影。




只有其中最靠南邊地中海側的海洋公園,是由建築師late Felix Candela設計。






瓦倫西亞經典遊

這座城市由羅馬人建於西元前137年,歷經摩爾人(Moors)、阿拉貢人(Aragonese)和條頓族人(Visigoths)的占領,曾是古代絲綢貿易中心所在地。

絲綢貿易中心(La Lonja de la Seda)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址(World Heritage Site) 是15世紀建造的歌德式建築,直到19世紀為止,一直是絹布及其他商品的交易所。





大教堂(Cathedral):建於1262年,是瓦倫西亞舊城區的地標,尤其是和教堂相連的米格雷特之塔(Torre del Miguelete),是著名的觀光景點。




中央市場(Mercado Central):是歐洲最大的市場之一。


從海鮮、蔬果、有名的風乾火腿到各式香料, 裡面應有盡有。





陶瓷博物館(Marques de Dos aigues Palace):除了內部珍藏5千件以上的陶器,畢卡索的作品,值得一看;



這棟建築的外表也是藝術品,大門口有個由雕刻家Ignacio Vergara打造的雕像,是瓦倫西亞的觀光景點之一。






continue reading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2018 (二) - 情繫西班牙@瓦倫西亞 Valencia"

2018/03/30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2018 (一)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再續去年的日本遊輪遊,今年也再接再勵,趁著春回大地的好時光, 遠飛西班牙開展兩星期的地中海遊輪之旅

叮叮最近深深被Dan Brown 的新書Origin中所提及的西班牙地標所吸引,參照了一些書中的地方,登船前遊歷了華倫西亞


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巴塞隆那





然後登上MSC Meraviglia 遊地中海。


四、五月果然是春光明睸的時節,天朗氣清, 藍天白雲, 讓人心境開朗。

今次是乘坐MSC 由巴塞隆那碼頭登船!

行程包括馬賽 Marseille (法國)、




熱那亞 Genova (意大利)、



奇維塔韋基亞 Civitavecchia (意大利)、


巴勒莫 Palermo (意大利)、


瓦萊塔 Valletta (馬耳他)








MSC Meraviglia 郵輪




continue reading "西班牙地中海郵輪遊 2018 (一)"

2018/03/25

香港花展2018 - 「樂‧在家」

香港花展2018 - 「樂‧在家」


今年轉了工作岡位其中一項大挑戰要算是籌備今年的花展展覽園區。幸好同事們齊心協力,困難一個一個解決,順利完成。總算不負衆望,獲最佳設計金獎,心情既緊張又興奮。





「樂‧在家」園區 (資料來源:  AM730  2018-03-21)



春風送暖,鮮花吐艷,不同品種的花卉開始陸續盛放。要盡覽城中美態萬千的盛放繁花,以及色彩繽紛、別具美態的園景設計,一年一度的香港花卉展覽絕對是最佳時機。今屆花展的主題花是色彩絢麗、花形多姿的大麗花,並以「心花放」為主題,寓意大麗花盛開時像一張張綻放的笑臉,笑迎每位賞花人。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多年來積極參與香港花卉展覽,為配合本屆的主題「心花放」,我們設計了一個名為「樂‧在家」的園區,通過彩色隧道進入大麗花盛放的庭園,設計更榮獲「最佳設計(園林景點)金獎」。遊人置身其中,可以欣賞園內各處景緻,感受難忘的賞花體驗。




「樂‧在家」以大麗花為主調,配搭數十種精心挑選的花卉和灌木,其中包括金花茶;園區入口以色彩斑爛的花卉構架搭建成屋簷般的隧道,形似「家」字的上半部。遊人穿過隧道,猶如踏進家門,步入溫馨歡樂的安樂窩。隧道兩旁以循環再用的木材營造出山巒起伏的面貌。山峰形態不一,遊人或可從中尋找到獅子山的縮影。園區中央用花卉鋪砌成人型雕塑,寓意房委會的設計以人為本。園內綠化環保設計比比皆是,如垂直綠化牆、竹筒燈、生態草溝、零灌溉系統等。綠色的房子陳設着兒時的玩意,旁邊的園圃栽種不同蔬果,鮮艷奪目,生意盎然,教人歡欣雀躍。




「樂‧在家」展現了房委會堅持以人為本的信念,為居民提供家的蔭庇,令市民安居樂業,樂在家園。

「二零一八年香港花卉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於3月16至25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歡迎大家蒞臨參觀房委會的「樂‧在家」園區。



房委會在香港花卉展覽的「樂‧在家」園區設計別具心思,更榮獲「最佳設計(園林景點)金獎」,歡迎大家蒞臨參觀,一同感受家的溫馨幸福。


另外更要感謝一位朋友的支持,特別們為我們園製作了一輯影片作紀念


continue reading "香港花展2018 - 「樂‧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