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3
G弦上的詠歎調
標籤:
音學
G弦上的詠歎調
當我在搜尋一些與豎琴合奏的曲目時, 看到一首巴赫的D調的Overture, 除了感到旋律優美外, 還像似曾相識般, 突然發現這首就是著名的小提琴樂曲《G弦上的詠歎調》, 但感到有點奇怪, 因調子有點不對, 於是在網上找來有關這首樂曲的小故事, 與大家分享分享!
原來它也有點像早前介紹的Gounod的Ave Maria般, 是十九世紀的小提琴家與十八世紀的巴赫作品的小火花呢!
此曲原為巴赫《第三號管絃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的第二樂章,作於1727年至1736年之間, 旋律既優美而且充滿詩意。於十九世紀時一位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將這段主題改編為鋼琴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著名小提琴名曲。
由於主奏小提琴必須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旋律由原本的D大調轉為C大調和向下移調一個八度來彈奏。
網上找來巴赫原曲《第三號管絃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的第二樂章 及 《G弦上的詠歎調》的小提琴 和 大提琴演譯, 您喜歡哪一個呢? (而背景音樂當然是偏愛的豎琴版本, 嘻嘻嘻!!!)
巴赫《第三號管絃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的第二樂章
《G弦上的詠歎調》的小提琴演譯
《G弦上的詠歎調》的大提琴演譯
(Photo source: Oil painting by Juan Gris, 1916 http://www.dl.ket.org/webmuseum/wm/paint/auth/gris/music/violin/index.htm;
Information source: www.wikipedia.org)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