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9

澳門之旅 2009

澳門之旅 2009 小朋友們的暑假很快便要結束, 在新學年開始之前我們一家扶老幼一起到澳門及廣州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 只是天氣太酷熱, 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活動還是到酒店泳池游水!  Make a Smilebox scrapbook Macau 3D Map:  http://macau.o.cn/ ...
continue reading "澳門之旅 2009"

2009/08/26

小小音樂會

小小音樂會 在暑假完畢前, 相約多時的家庭小小音樂會終於在星期日舉行了.  瞳瞳快樂地與威廉合奏了多首樂曲.  其中一首是聖桑 "動物嘉年華" 中的第五首"大笨象".  雖然家中沒有低音提琴與瞳瞳合奏, 但也可與大提琴合奏"小笨象"吧! 另一首則是巴哈的 'Menuet in G' American Patrol March by F. W. Meacham...
continue reading "小小音樂會"

2009/08/23

梁靜宜老師25週年師生音樂會

25th Anniversary Recital by Jeffie Leung and Her Students “What the teacher i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he teaches.” Soren Kierkegaard 春風化雨廿五載, 桃李滿門的梁老師總是以上面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作為音樂老師, 她音樂的喜愛與熱誠相信比她技術上的教導對學生的影响更深遠! 恭喜! 恭喜! 看到大家的演出非常精釆, 可喜可賀啊! 每次聽到老師和同學們高歌, 總感到心癢癢的.  只是自己興趣實在太多, 無法兼顧.  現在也只好再休息一會! ...
continue reading "梁靜宜老師25週年師生音樂會"

2009/08/21

時光倒流廿四載

時光倒流廿四載 中學的班主任從加拿大回港, 很久沒有見面的同學們又可聚首一堂!   說說往事, 看看舊照, .... .... 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實在太喜歡TC這幅"福祿壽"相!!!) ...
continue reading "時光倒流廿四載"

2009/08/18

沙發般的音樂 - Satie

沙發般的音樂 - Satie   薩提Erik Satie (1866 - 1925)是位法國有名的怪怪作曲家,  一生懷才不遇, 作品一直不無法獲得社會正面的評價.  他由於受夠了德奧音樂文以載道的大帽子, 一向主張音樂就跟沙發, 椅子, 壁紙沒什麼兩樣, 實用就好, 跟什麼精神提昇, 靈性昇華沒有關係. 就好像你看到一張舒服的沙發, 只會想躺在上面, 不會去想到靖康恥, 猶未雪, 我們還躺在兒幹什麼. 至於什麼向命運吶喊, 什麼神性, 使命之類的口號, 更讓 Satie 噁心不已. 所以 Satie 終一生反華格納甚力, 不但對德奧音樂沒好感, 甚至在法國音樂圈內, 因其特立獨行, 也常與眾人扞格不入.  雖然如此, 歷經時空轉換,薩堤的音樂不但沒有隨著時代落伍,反而在21世紀重新被喚醒,或許正因為這些不是正襟危坐時欣賞的音樂,薩堤的作品,總能在輕鬆自如中、勾勒出不可辨識的微笑。 近日嘗試學習彈奏Satie的Gymnopedie...
continue reading "沙發般的音樂 - Satie"

2009/08/15

When Gounod met JS Bach

vs        當法國著名浪漫主義作曲家古諾(C. Gounod, 1818-1893)遇上一百五十年前的德國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巴赫(J.S. Bach, 1685-1750)會有甚麼火花? Ave Maria - 聖母頌 這首常用于小提琴獨奏的《聖母頌》,原是法蘭西著名作曲家古諾的聲樂名曲。  古諾于1855年,以巴赫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調前奏曲》(選自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為伴奏,配上了這首世人熟知的歌曲《聖母頌》。這是一首曲意崇高,旋律優美,跟伴奏吻合得天衣無縫的音樂。 一生往返于教堂、修道院與歌劇院的古諾,在宗教音樂與歌劇方面,有著極其偉大的成就。創作這樣充滿宗教美感的樂曲,只有像古諾這樣的,需具有音樂天才與真誠宗教信仰,並且仔細探究過巴赫音樂之靈魂的音樂家方能為之。 原作是一首音域寬廣的女高音曲,是採用天主教的聖母祈禱文做為歌詞的。本曲被認為是音樂家跨年代合作的典範之作。 而這首亦是我"人生苦短-豎琴目標"...
continue reading "When Gounod met JS Bach"

2009/08/11

豎琴保養 - Harp maintenance

在香港購買豎琴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是保養的問題, 香港天氣十分潮濕, 木製的樂器需要加陪照顧.  而且在香港很難找到一些參考書籍介紹豎琴結構.  記得自己的豎琴第一次斷絃的時侯, 連斷了的是哪一號數的絃線也不清楚呢! 幸好有了互聯網, 在網上發現"Venus Harp"的網站收錄了很清楚有關豎琴結構, 保養及維修的資料, 獲益良多! 但當然最有效的保養方法還是"keep it alive", 每天與它"談談情", 豎琴也自然閃耀出明亮的光釆! Harp maintenance http://www.venusharps.com/care-maintenance-1.htm...
continue reading "豎琴保養 - Harp maintenance"

2009/08/08

Die Fledermaus 《蝙蝠》

Die Fledermaus 輕歌劇《蝙蝠》 在華麗的面具下,沒有美醜,也沒有富貴貧賤,王子可以是乞丐,乞丐也可以是王子......大家能夠身份大換轉當然成為劇作家的好題材,而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Jr. 的歌劇《蝙蝠》也是圍繞著一個化妝舞會的。 輕歌劇《蝙蝠》取材自十九世紀法國劇作家梅克及夏威的喜劇〝晚宴〞,哈夫納及和傑內譯成德文劇本,劇情描述艾森斯坦男爵因侮辱官員,即將鎯鐺入獄。朋友福克博士建議他趁入獄之前,好好與美女們共舞,享受人生,邀請男爵參加一場化妝舞會,接連衍生一連串花花草草荒謬趣事,原來這一切都是福克博士為了復仇所一手策劃的鬧劇。最後大家前嫌盡釋,就怪都是香檳惹的禍。 The Operetta Die Fledermaus was...
continue reading "Die Fledermaus 《蝙蝠》"

2009/08/04

假面舞會

假面舞會 人生實在有太多包袱, 只能在假面下才能釋放自己.  在互聯網上大家都能盡情利用不同身份與人交往, 或許這就是現代的"假面舞會"!  威尼斯面具嘉年華 威尼斯面具嘉年華起源於西元1162年,是威尼斯人(Venezia)為慶祝戰勝烏爾里科人(Ulrico),在聖馬可廣場舉辦一場盛大的慶祝舞會。 中古時期強烈的階級觀,使得當時一般平民百姓都不可以隨便參加宴會狂歡,只有貴族才有夜夜笙歌的權利,但在這個一年一度的熱鬧慶典上,無論貴族或平民均可戴上漂亮多姿的面具,興高采烈地參與盛會。在華麗的面具下,沒有美醜,也沒有富貴貧賤,王子可以是乞丐,乞丐也可以是王子,所有的階級與身分地位,在這段時間不再有任何意義,平民與貴族,都可以盡情享樂,戴上面具,享受平等的歡樂氣氛,揮灑出屬於自己的舞台,無形中也拉近貧富階層的距離。 威尼斯面具嘉年華,每年舉辦的日期都不盡相同,大致上會在聖灰星期三(Ash...
continue reading "假面舞會"

2009/08/01

年輕的浪漫

年輕的浪漫近日因買了一部高速的雙面scanner, 家裏一些舊文件及書籍都通通被scan.  連藏在床底多年的珍藏也無一幸免,也須要檢討應否scan了它們。珍藏中找到這批已封存二十多年的數學書。它們都是威廉唸大學研究院時購買的。但當然其實他只需參考數本便可完成他的論文。 (部份珍藏終於出土!) 記得它們是我們非常努力在廣州購買的,其實預備論文只需要數本便可,但他太喜歡這套書籍,於是大量買了下來,希望可以在退休後慢慢閱讀, 還說把它們放在家中當牆紙都藉得!!! 只是二十多年,它們從未曾有機會放在書架上呢! 在番閱它們時,大家又開始懷舊一番,又是我細聽不同數學家的小故事的時候了......   ...
continue reading "年輕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