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韓楓之旅(ㄧ) - 紅葉的故事

紅葉的故事

秋意漸濃的時候,總讓人想到滿山的紅葉。  這兩年的秋天, 都到了韓國感受那嫣紅的韓楓。 旅途中當大家驚嘆楓葉變紅的大自然美景時,讓我們也來探討紅葉有趣的顏色化學。



楓葉葉片中含有許多色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主要的植物色素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和花青素等。葉子的色素存在於細胞質內的色粒中,分為綠色粒,呈綠色或黃色;無色粒,不呈現顏色;與雜色粒,呈紅色或黃色,等三種。隨著細胞的成長,色粒會分裂而增多,或分化變色。

葉綠素 Chlorophyll
葉綠素是葉子進行光合作用時,葉綠素a吸收後剩下的光線經由反射便呈現藍綠色。而葉綠素b,在充足陽光與溫暖的環境下,植物可以合成葉綠素。合成葉綠素的最適溫度,隨著植物種類而異,楓樹最穩定的溫度在27~10度之間。葉綠素並不穩定,葉子內各組織缺乏水分,或受到強烈陽光照射時,葉綠素便會被破壞。
註:所以楓葉的葉綠素會在溫度低於10度,又遇到強烈日照後才會被破壞,失去綠色



胡蘿蔔素類 Carotenoids
胡蘿蔔素結構高度不飽和,容易被氧化成為葉黃素,葉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約是胡蘿蔔素的二倍。胡蘿蔔素類是一種助吸光素,可以吸收藍、紫部分的可見光中的能量,吸收後剩下的光線呈紅及黃色。胡蘿蔔素類比葉綠素穩定,不會因受到照光而分解。
註:所以楓葉的葉胡蘿蔔素或葉黃素,不會因環近破壞,故紅色或黃色才被保留。

花青素 Anthocyanins
花青素是水溶性,存在於表皮細胞的液胞中,與光合作用無關,也不會干擾葉肉組織中葉綠體進行的光合作用。有趣的是,花青素的顏色會隨著酸鹼值而變,遇酸變紅,遇鹼變藍,顏色範圍從紅色、粉紅色、紫色到藍色,是一種天然的酸鹼指示劑。 顏色視其酸鹼值而定。例如,蘋果成熟時,表皮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吸收藍光、藍綠光、綠光,而呈現紅色。相對地,葡萄表皮則呈紫色。
註:所以楓葉的花青素,因葉片的糖因光合作用增多,加上葉柄略分離,無法完全送糖入樹桿及根,葉中糖多會變成花青素也使葉體內呈酸性,而使它以紅色呈現。


紅葉的故事
植物體內主要的色素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和花青素,葉子變色主要由植物體內色素的變化所主導。春、夏季日照長,光合作用特別活躍,葉片行光合作用除合成醣類外,也加速葉綠素的分解,夜晚時,葉綠素又開始合成。由於葉綠素持續不停地分解與再生,因此,葉子含有豐富的葉綠素。當葉子內同時含有葉綠素與胡蘿蔔素時,葉子會吸收紅光、藍光、藍綠光,剩下的光線反射,葉子便呈現綠色。

進入秋天後,日照時間縮短,夜間漸長,因應日照時間的變化,落葉樹種會在葉柄基部產生離層素,葉子因而脫落,卻也阻止養分的運輸。同時,溫度降低後,葉綠素合成的速率會變慢。葉內水分減少的結果,葉綠素在低溫發生分解,但葉綠素合成的速率卻來不及補充,因此葉綠素色素含量逐漸降低。此外,胡蘿蔔素遠比葉綠素穩定,即使葉綠素消失了,胡蘿蔔素仍可存於葉子中,葉片中的葉黃素、胡蘿蔔素等逐漸主宰樹葉顏色,導致葉片呈現黃色。
由於植物輸送養料的能力減弱,葡萄糖就被留在葉子裡,於是甜度越來越高。有些植物會將葉子內的葡萄糖和葉黃素在陽光作用下,逐漸生成花青素。



到了深秋,葉子的葉綠素不斷減少,葉子的綠色褪去,而花青素卻不斷增加,紅色增強,於是就變成鮮紅可愛的樹葉了。日光愈強,植物產生的花青素就愈多,溫差越大,葉綠素降得越低,葉片的顏色變得越紅。研究發現,楓樹缺氮養分時,楓葉會更紅,更早變紅。因此,楓葉變紅的程度與日照、氣溫、乾旱、污染、氮元素有關。
註:要看楓葉變紅,在冬季少或不要施氮肥,也是很重要。

另外,紅色楓葉有遮光劑的作用,使得落葉時間延後,楓樹因而可以吸收更多的營養,因此,楓葉變紅的現象可以看成楓樹對自然界環境變化反應的結果。葉綠素與花青素相對含量與生成速率,也可以解釋植物的嫩芽和新葉呈現紅色的原因。葉綠素的生成速率高於花青素時,植物的嫩芽和新葉便綠得快。當花青素的生成速率高於葉綠素時,植物的的嫩芽和新葉就呈現紅色。等到葉綠素色素增加後,葉子就變回綠色。


 
賞楓必須選在秋冬交替,氣候由暖乍寒,頭兩波寒流來襲後的三、四天,是楓葉轉紅的時候,但這兩波寒流間隔最好約半個月到三周時間,若間隔太近,樹葉還來不及轉紅;若間隔太長,在第二波寒流到來之前,就已落葉歸根。
賞楓最好位置是北風吹得到樹的區域,例如懸崖邊、空曠地等位於山谷、低窪地區的楓樹,通常還來不及轉紅,葉片就飄落了。平地的楓葉因為日夜溫差太小,沒有辦法變紅。不過,你可以剪下一片楓葉,在家裡把它浸在砂糖水中,過些時候,糖分變成花青素,楓葉就變紅了。

(摘錄於 《科學發展》2004年9月,381期,54~59頁, 作者: 蔡尚恬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蔡振章 高雄大學應用化學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